经典品读 思想共鸣:企业史研究所举行经典研读报告会暨教学科研活动(2021年第3期,总第58期)

2021-12-10  Clicks:

2021年12月3日上午,yl6809永利官网企业史研究所举行本学期第二次研究生经典研读报告会暨教学科研活动。本次经典研读报告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集中到教室现场参加,老师在网上参加点评和指导,线下现场由巫云仙教授主持。

参加本次研读活动的有李晓、巫云仙、熊金武、陈芑名和曾江五位老师。参加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同学有:政治经济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房兴达、侯冠宇和张春华,以及经济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易澄,2020级硕士研究生易鑫,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鹏涛和高楚依。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 参加本次经典研读报告会的师生

此次读书分享会首先由李易澄同学对其硕士学位论文《日本官民协调机制的研究——以钢铁产业与汽车产业为例》的写作进行汇报,报告了近期论文的写作进度、已完成的论文内容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由三位博士生围绕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这一经典著作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收获。

房兴达同学的分享侧重对《资本论》(第一卷)原著的整体把握,在系统回顾马克思辉煌而又伟大的生平经历后,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建构了《资本论》(第一卷)框架,指出《资本论》(第一卷)既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阶级偏见、掩饰和谬误;既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又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他指出《资本论》(第一卷)是全书的基础,它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来源的秘密、资本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接着从根本上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最基本的问题进行阐述,以实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侯冠宇同学从历史与思想相结合的视野分析《资本论》(第一卷),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日益尖锐化,以及工人阶级逐渐发展成为争取社会解放的积极力量,是《资本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同时横向对比了当时马克思引用过的相关思想著作,包括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四大类;并在阅读原文基础上,提炼了《资本论》(第一卷)原著中的核心思想观点——剩余价值,认为《资本论》(第一卷)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必然的发展趋势,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与局限性;最后运用Cite Space文本计量软件,厘清学界的相关研究近况,进而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张春华同学从理论背景、诞生意义来解读《资本论》(第一卷),并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对原著的理论进行思考。她联系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践,从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价值分配角度拓展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她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作为资本要素存在的,而资本的使命就是进行价值增殖,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必然服从于这个使命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马克思将资本看作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种物或者一种生产要素,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区分开来。因此,生产关系的属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资本所特有的,而是资本的一般属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也应当从这一角度加以认识。

在师生读书交流和点评环节,老师们就《资本论》(第一卷)阅读及学位论文写作提出了建议。

针对学位论文写作问题。李晓教授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强调问题意识,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该研究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等;第二点是针对标题的优化,标题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是全文的最高凝练;第三点是针对论文研究框架和协调机制方面,不能散而论之,要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保障思考的深度。巫云仙教授针对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格式提出建议,提出要加快论文写作进程,以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学位论文预答辩,文章中引用的国外参考文献格式要符合学术论文引用规范,后期应对此进行优化和完善。

针对《资本论》(第一卷)经典阅读,老师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经典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熊金武副教授认为,《资本论》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应从以下两个层面去学习:一是从《资本论》内部看《资本论》,《资本论》包含大量的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各类历史的、统计的分析工具,阅读时应该在深入理解《资本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掌握所运用的分析工具;二是从《资本论》外部看《资本论》,要学会联系中国经济实际去阅读《资本论》。在这一点上,同学们都结合了自己的思考以及具体实践来发表观点的尝试值得赞扬,后期在实际运用《资本论》思想或理论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或现象时,要进一步融入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马克思主义。

二是经典需要反复研读。李晓教授认为,此次阅读仅仅是学习《资本论》经典名著的开端,同学们对整体要点内容的思考与把握还不够深入,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后期还应从全貌、从重点内容上对《资本论》予以把握。阅读经典不能浅尝辄止,一蹴而就,而应细嚼慢咽,反复琢磨,后期再次研读《资本论》时应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马克思眼中的企业是什么样子的,从特定角度入手去推敲研读。

三是经典需要与时事相结合。陈芑名老师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视角出发,认为当下重温《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意义重大。在传统经济学提出的时代,资本相对劳动而言是一个稀缺因素。然而传统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未来理论发展,都要考虑到随着经济发展,资本逐渐不再是稀缺要素的新的时代特征。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对于传统西方经济学,注重生产关系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能凸显其价值。其次,考虑到时代变迁对定义劳动价值和资本价值的影响,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学习《资本论》的理论。最后,陈芑名老师十分赞成李晓教授的观点,认为《资本论》应该反复阅读,并结合现实问题去思考、运用其中的理论。例如,如果全部劳动都可以由自动化方式完成,那么就业问题该如何解决?

曾江老师首次参加企业史所的读书会,指出三位同学阅读《资本论》的不同视角有助于同学们在阅读中形成互补并加深理解。其次,曾江老师认为阅读《资本论》这样的经典不能浮于表面、平铺直叙,未来还应结合具体实践与理论主线,进一步深入研读。最后,曾江老师认为三位同学对马克思研究方法谈论得较少,后期重温《资本论》时可以对当时的论争,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加以补充。对此,巫云仙教授表示十分赞同,指出正所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针对一本书应从不同角度出发去解读。此外,曾江老师还指出了三位同学在口头表达和PPT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演讲时要语速适中、咬字清晰、声音洪亮,PPT所展示的内容应精炼要点,字号要大小适宜。

读书会作为分享经典、传递经典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提升学术素养,掌握经济领域的科学范式和经典理论。对此,巫云仙教授还针对此次未分享的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要向此次分享《资本论》(第一卷)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第二,要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阅读,梳理出相对完整的理论逻辑;第三,要从世界观、方法论学习的高度去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著作中作者的思辨方法。

通过此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读书会,企业史研究所师生对《资本论》(第一卷)这一经典巨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识间的相互碰撞带来满满收获。未来,师生们将继续坚持品读经典,以提高理论素养,做好科学研究。

男人们站在一起合影的一群人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2 线下参加本次经典研读报告会的师生合影

文、图/企业史研究所

上一条:yl6809永利官网举办首次研究生学术论文工作坊
下一条:《雪崩》与元宇宙——yl6809永利官网产业经济系第十二期读书会

Close